手机、电脑、汽车、户外照明、可穿戴设备……这些日常可见,但看似毫不关联的产品,都离不开一条重要的产业链支持——锂电池。作为今年外贸出口“新三样”之一,3C电子市场崛起壮大,绿色电力版图扩张,深圳新能源产业走向世界,出海乘风破浪成为关键词。
风险与机遇如硬币的两面,电池出海势头很好,但从长远来看,想要在海外国家“落地生根”,并不是一件易事,政策法规、出口认证流程、文化差异等问题都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。如何翻山越岭,抵达星辰大海?近日,记者走访数家深圳锂电池企业,一探究竟。
时值年底,记者来到深圳市jdb电子电池有限公司,不同的车间里,正极、负极和隔膜被叠加后,浸泡在电解液中形成电池芯。封装好的电池像面卷一样,被切成定制的大小,包装整齐成箱打包。整洁干净、自动化程度高。
“这些是给无人机定制生产的无人机电池,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75%,”深圳市jdb电子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芃告诉记者,作为以外贸为主的企业,今年出口同比增长了30%左右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“定位比较准确,做小批量多品种,专注于在细分领域里面做到极致”,随着海外无人机市场需求的增加,市场经济恢复,出口增幅随之增加。
与jdb电子类似,以储能电池为主要产品的梵智达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也在加速出海。其董事长周觉表示,“今年整体出口非常火爆!截至11月,公司的储能产品这一项已经完成1500万美元的出口额,同比增长20多倍,预计明年会有更大的增长。”
全球市场机遇广阔,深圳锂电储能产业发展迅速。据深圳海关统计,今年前10个月,深圳出口锂电池550.7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21.6%,增速较深圳出口整体快7.2个百分点,占深圳出口总值的2.7%。
不久前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出对电池海外市场规模的判断。“未来,电池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机遇,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规模在原本预计的2023年达到70亿千瓦时的基础上,还会继续突破”。这意味着,未来七年,全球电池的空间预计还要增长7-10倍。
一方面,深圳锂电储能产业发展壮大,带动锂电池出口提升。目前,深圳已依托领域龙头企业形成关键材料制备、电芯工艺研发、系统集成应用产业集群,在电池材料、电池管理系统、能源管理系统和变流器等关键环节,已培育孵化德方纳米、贝特瑞、星源材质等全球龙头企业,全市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的储能企业已有近7000家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深圳锂电池出口规模已位列全国第二,占同期全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14.5%,仅次于福建省宁德市。
另一方面,在全球减碳背景下,新兴市场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,锂电池是新能源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,市场需求旺盛,利好深圳锂电池出口保持增长。
此外,与车企类似,一些电池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,试图拓展蓝海,为企业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。“梵智达科技的储能电池最初主要用作应急救灾,但随着户外休闲的兴起,尤其是欧美人热爱钓鱼、出海等户外运动,对户外储能需求增加,我们储能电池的市场占比增速特别快。”周觉表示。
尽管电池企业出海势头不减,但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少。抛开海外市场的法律和政策风险、人力成本、文化差异等不谈,出口过程中,新储能企业在出口危险货物申报方面也存在“堵点”和“难点”。深圳电池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锂电池检测能力充足,但存在被检企业不熟悉标准认证流程、大储设备集中检测能力不足、中小企业检测认证费用较重等问题。
对此,观澜海关查检科副科长陈媛玲表示,针对储能行业,深圳海关探索试行锂电池“检查验证+合格保证”出口监管模式,在该模式下,企业的查验通关时间从4天缩短到1天,库存周转率提高75%以上。
在未来竞争中,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要如何提高全球竞争力?以更高视角来看,发挥技术优势提升高端电池产能,保证供应链稳定,探索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,已经成为深圳锂电设备行业发展的潜在逻辑。
“动力电池产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产业链,涉及到原材料、生产、运输、销售等多个环节。”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总经理张蒙表示,在出海过程中,欣旺达动力与多个原材料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,形成更好地本地化上下游产业链协同,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机制,确保贸易合规,搭建全球数字化物流平台,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产品出海外,深圳电池公司也在布局海外建厂。周觉透露,今年4月,梵智达科技已在越南投资建厂,方便海外出货,后续还有更多海外投资、收购建厂计划。
“目前,欣旺达动力在国内基地的基础上,逐步布局海外基地支持业务发展。”张蒙说,公司还在海外设立众多技术中心和客户中心,如美国硅谷、以色列、德国汉堡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地区,推出具有竞争力、场景化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及储能电芯,以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。